淺談中國壓鑄件供應商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市場板塊無情漂移的重新劃分;品質與價值概念的全新詮釋所帶來的新舊管理模式的無情碰撞,更將停留于粗獷與家族人治管理層次的企業推向生死存亡的邊緣。
本人并非專家,只是從一個普通的從事壓鑄加工的企業,以香港和珠三角營商環境的角度試圖窺視和尋找中國壓鑄件供應商面對當今嚴峻形勢下、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大時代下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從本人歷次的遍及大江南北的考察,以及本廠的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如松下、艾默生、富士通等的反映所得,中國壓鑄行業俱備高精度、高附加值的企業大多集中于長江以南一帶,但長江以南一帶的企業在全國所占比例卻又位居少數,這一分布不均的布局無可避免的將制約中國壓鑄行業的發展:擁有龐大而廉價資源的一方,通過粗級加工的廉價模式將價值拱讓予買家,而擁有管理與技術的一方,因為面對廉價而無序的競爭,卻反過頭來受到制約,相對于外國買家這可以說是典型的內耗式的“漁人得利”。
盡管這種“得利”相對于要求高的買家,因為“可選擇”的采購尋找的成本居高,可能得不嘗失。因為:能通過先進管理體系如ISO1400及TS16949嚴格評審的企業只屬少數,高質素的買家受品質標準的制約,亦難以“貨比三家”。
緩和甚至消除南北之間的差距,通過合作交流,相攜并進、互惠互利,讓更多的從事壓鑄的企業轉型以高精度、高附加值為主,本人認為此乃拓寬生存與發展空間的最佳途徑。當“良”“莠”比例向“良”性傾斜時,連鎖的良性循環必將形成且逐步加快:
一·當較高層次的企業成為主流時,一方面自身可擺脫糾纏式的競爭。另一方面可形成牽引效果拉動較低層次的企業進步,從而形成互補。
二·行業人才的質素必大大提升,優秀的一群自然會成為主流。
三·產品的附加值亦相應將整體提高,非合理的價值拱送亦將逐步減少。
四·提升“世界工廠”形象、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能耗的同時,“市場大餅”因全球需求相對良性的大量增加,勢將大大彭漲。
但是,“提升與轉型”絕難一蹴而就,盡管“減少內耗、壓縮內部成本、提高效益、提升管理層次”的口號響徹云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客觀現實終究要面對。當冷靜過后,理清了頭緒,本人認為:
其一:應先采取短期的止血治標,從技術創新、優化工藝流程、厘清各個工序權責到系統管理技術切入。
其二:待時機成熟再實行長期治本的企業文化導入,更新企業管理思維、擺脫任人唯親的家族式落后管理模式,引入先進的管理體系,從而以制度取代人治,將企業納入正軌。
相信此不失為較可取的循序漸進的穩重手段,在不對企業的承受程度造成太大沖擊的前提下完成企業向更高層次的成功過渡。
壓鑄行業尤其是冷室鋁合金壓鑄行業,相對于其它諸如塑膠、制衣、玩具甚至電子等高度成熟的行業有著特有的優勢,主要在于較為冷門、投入大及技術含量高而將入行門檻自然拉高,因此形成了業內競爭的相對較為溫和(理論上應該如此),供求的籌碼天秤起碼不致太過傾斜。其次鋁合金的最俱增值的部分并不在壓鑄本身,而在于后續的精加工,后續的精加工不但最俱增值,且蘊藏著很大的義價回旋空間。
但是世上并無免費午餐,上天既賦予鋁合金壓鑄的增值及義價空間,同樣的為之設下了前提:必須俱備優良的加工工藝技術流程設計能力,及完善而精細的過程控制能力!更缺不得嚴謹的制度與執行力!
縱觀日本歐美一些高精度、高標準、甚至零缺陷的產品如汽車動力配件的買家,逐步減少對華采購的趨勢,從中有必要反省我們的散發性思維、缺乏制度與合作、服從性與自律的“習性”。這種與高度嚴謹的制度、精細無遺的工藝流程、絲毫容不得個人主義呈雄背道而馳的“習性”,正在成為我們向世界先進同行拉近距離的羈絆與瓶頸。
聰明與精明比比皆是,高明與英明卻寥寥無幾,小聰明與自以為是的精明乃品質異常潛在的病灶,因為他們恰恰是“執行力”的“天敵”!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刻反省與正視。
從中國因經濟高速發展自身的壓鑄件需求自然增長高逾百分之十二、加上日本歐美在中國市場采購量逐年增加〔非高精端零缺陷等的產品〕的趨勢展望,壓鑄行業將大有可為,前提是內部成本的控制、效益的提高的速度必須跑得比目前綜合經營成本急劇猛漲的速度更快!否則除了有能力轉嫁予買家外,形勢不容樂觀。
面對當今嚴峻的經營環境,珠江三角州的外資企業,盡管其軔性與生命力較之內資企業的平均三年壽命強出許多,但在承受外部因素如材料價格飛漲、人民持續大幅升值、石油價格暴升及美國市場需求疲弱等摧殘的同時,更接二連三地遭受所謂“騰籠換鳥”(嚴格地說乃“騰窩驅鳥”)的一系列內部政策的沖擊,內外交困的致命煎熬,截至六月中已導致了30%的企業相繼倒閉,且仍在進一步惡化之中。
從倒閉的企業大潮中,耐人尋味的發現了一種現象,除了粗獷管理、缺乏增值能力,不俱較強的適應性及生命力的企業倒閉外,一些管理特別精益的高科技電子產業行業,這些占全國外貿出口比重37.6%的擁有最先進管理體系如“六西瑪格”的企業:雖貴為高科技但卻反差地屬于低增值,純利僅及3.5%。面對如此狹隘的生存空間,在外部因素突變,內部可壓縮的成本空間因已歷經精益瀝濾幾乎蕩然無存的嚴酷形勢下,不少如此高科技的大型企業亦相繼壯烈倒下。
從中可得出“血”的教訓:粗獷管理也好,精益生產也罷,若將企業帶入比拼價格的“紅海”泥淖而難以自拔,則無疑是愚不可及的策略。將精益控制而節省下來的資源用于拓寬生存空間、增加義價籌碼、優化業務質素從而產生良性驅動,才是根本的生存發展之道。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官方公告 2009-05-27
圈主:中國壓鑄網 帖子:21壓鑄設備 2009-05-27
圈主:中國壓鑄網 帖子:64壓鑄模具 2009-05-27
圈主:中國壓鑄網 帖子:70壓鑄件 2009-05-27
圈主:中國壓鑄網 帖子:83其它 2009-05-27
圈主:中國壓鑄網 帖子: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