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模具行業部分重大新產品
模具制造業在行業分類中屬於專用設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模具生產制品,材料利用率極高,節能降耗效果顯著,且具有高效率、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復雜程度等優點,因此其應用日廣,地位也愈加重要。2009年我國模具總銷售額約為980億元(未含港、澳、臺),仍舊是一個生產大國,但離強國的距離仍然還很遠。
2009年是中國模具工業發展十分艱難的一年,先抑後揚的走勢以及總體發展滯緩的情況印證了一年前的預測,全年發展只有3%增長,利潤率下滑,虧損面和虧損額增加。困難環境之下,企業實施結構調整見到成效,產品水平顯著提高,經過“嚴冬”考驗之後的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得到提升,新的增長點正在形成,發展的信心得以加強。
回眸2009年政策與市場環境全世界模具需求量總體減少的大環境之下,鑒於中國模具於性價比方面在國際市場上尚存在一定比較優勢,加之工業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之中更注重降低成本,因此有更多的模具國際釆購進入中國,這對我們發展出口有利。
國內方面,雖然我國擴內需、保增長的一系列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已見成效,但對模具總需求量的拉動尚不明顯。一是因為4萬億元投入主要在基礎設施和惠民工程方面,對模具需求拉動不直接,而且有較長時間的滯後性;二是因為機電、輕工等產品出口大幅下降,使對模具的需求大幅下滑。汽車和家電下鄉等政策雖然對模具需求有一些拉動,但新車型和新產品開發量不大,因此模具需求上升與汽車和家電等銷售上升并不成正比。
2009年發布的《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將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重點發展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沖壓模具、高檔模具標準件”作為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之一,以及在政策措施部分提出對模具等四類產品要“研究制定新的稅收扶持政策,調整政策適用范圍,引導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這對模具發展有利。2009年開始實行的增值稅轉型也利於模具發展,但過去實行多年的對部分模具企業的模具產品增值稅先征後退政策到2008年12月31日截止後,2009年并無後續優惠政策出臺,對模具發展不利。許多模具產品實際出口退稅率已達到15%,這對鼓勵出口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行業運行概況回顧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開始模具工業發展增速明顯放緩,2009年增速進一步放緩,下半年開始情況有了好轉,四季度已恢復正常,訂單增加較多,產值產量上升較快,全年與上年同比約有3%的增長,總銷售額達到980億元。2009年模具進出口總額達38億美元,其中進口19.6億美元,出口18.4億美元。
1.亮點“鋒芒畢露”總的來看,模具工業增速放緩了,但運行質量有了提高,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積聚了力量,增加了後勁。這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①企業改革成效顯著,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國有、民營、股份制、三資等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整個行業的活力進一步增強。在所有制改革的同時,企業內部改革也成效顯著,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更為明顯。過去作坊式的以鉗工為核心進行承包的粗放經營管理模式正在被以設計為主導,按程序生產的規范化、信息化經營管理模式所替代。
②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主要代表的中高檔模具比例不斷上升,模具進出口比較穩定,在國際市場大幅度萎縮的情況下,進出口總額只比上年下降3%,2009年外貿逆差仍保持在1億美元左右。
③模具市場不斷開拓發展。國內市場方面,新能源、自動化裝備、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節能減排產品等領域已開始成為模具新的增長點。在國際市場方面,除了發展歐美和東南亞等市場外,許多企業正抓住機遇開拓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已取得較好成效。
④集群式生產方式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國已有20多個模具生產集聚區,產出模具約170億元,模具中小企業協作配套集約化生產成效顯著。
⑤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水平模具不斷涌現。2009年模具總體水平進一步提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模具繼續增多,突出的例子有單套模具重量達120T的特大型模具和制造精度達到0.5μm的超高精度模具等,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困難不可小覷2009年畢竟是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年,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兩方面:
①模具市場需求總體乏力的情況下,多數企業訂單不足,市場競爭加劇,用戶對模具交貨期要求越來越短,價格要求越來越低,付款情況越來越差,致使模具企業生產管理難度增大,貨款回籠速度減慢,應收款額不斷增加,資金周轉發生困難,成本增大,利潤和利潤率進一步下降。
②在模具行業實施了多年的對部分模具產品實行的增值稅先征後返政策已於2008年底截止,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已明確的繼續扶持模具發展新的財稅政策至今尚未出臺;國家多次提高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目前已有1771個稅號商品享受到了出口全額退稅的優惠,但都沒有惠及模具制造業;中小企業貸款仍舊很困難等,這些政策層面上的不到位,使許多企業不僅要面對成本的上升、資金的減少、困難的增大,更重要的是企業失去了對技術進步的政策引導,部分企業甚至對前途產生了疑慮,從而對模具工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技術水平提高迅猛2009年,中國模具技術水平也有極大提高。例如,目前中國已能生產中檔轎車的全部模具和高檔轎車的部分模具;精度0.001mm,壽命3億沖次以上的精密多工位級進模;重量達70t的大型塑料模具、60t的大型沖壓模具和120T的工程輪胎橡膠模具;8注射頭7800腔的精密塑封模具和精度達0.01mm,壽命100萬模次以上的內鑲式滴灌管滴頭熱流道精密塑料模具及多腔精密小模數塑料齒輪模具;制造精度達到0.5μm的超精密生物芯片模具和導光板模具;全鋼子午線橡膠輪胎活絡模;雙腔高速塑料異型材擠出模;自動扶梯和汽車齒輪箱箱體及發動機殼體和缸體、缸蓋等大型、復雜鋁合金壓鑄模等。
現在,CAD/CAE/CAM一體化技術、高速加工、逆向工程、并行工程、電子網絡乃至虛擬技術,都已在我國模具行業中應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正在進一步發展。
固定資產投資表現謹慎模具園區建設可圈可點2009年模具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比較謹慎,估計全行業總計只有200億元左右,比上年略有下降,投資方向主要是面向高技術含量的中高檔模具產品和以模具為核心的產業鏈的延伸方面,這有利於結構調整。在中國模協認定的95家重點骨乾模具企業中,許多企業2009年都有2000萬元以上的投入。
廣東省仍舊是投資最多的省份,其投資主要集中在深圳、東莞和佛山。深圳模具生產集聚基地已有8家企業進駐,其中深圳億和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一期工程3億元投資已竣工投產。投資6億元的深圳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模具工廠已投產。東江集團的東江科技工業園投資億元以上的一期工程也已竣工投產。深圳市一勝特工模具材料有限公司也完成投資一億多元。用地2000畝的清源模具產業基地及惠州模具園區已開始建設。中日合資注冊資本52億日元的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公司已開始建設。東莞市投資超過了10億元。其中東莞市橫瀝鎮為打造模具名鎮,橫瀝匯英(國際)模具城一期工程2億元投資已竣工投產,總投資4億元的南方沖壓模具聯盟項目也已在橫瀝桃子園開工建設。
青島海爾模具有限公司2009年從歐洲引進關鍵模具加工設備完成投資900多萬美元,項目總投資已累計完成4.5億元。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長春新工廠投資3.1億元項目已開始建設。青島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完成投資3875萬元。總投資2500萬美元,集研發與生產為一體的臺灣聯成汽車模具研發中心項目也已開始在青島建設。山東濰坊福田模具有限責任公司完成投資3000萬元。投資近億元的湖大三佳(湖南)模具工程有限公司新工廠已竣工投產。
模具園區的建設仍舊有不少亮點。規劃總投資30億元的蕪湖(國際)模具城已在蕪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昆山國際模具城首期項目總投資3億元已完成一半以上。總投資6.7億元的余姚模具城二期工程已有8家科技潛力型企業竣工投產。黃巖模具新城一期核心區622畝建設工程已開始建設。蘇州高新國際模具城占地700畝的二期工程和模具城內的蘇州勝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的模具中心都已開始建設。沈陽遼中近海模具產業園、江蘇模具工業實驗區、寧海模具城、大連模具城等2009年繼續有不少投入。總投資6億元的重慶西部模具城已於年底前開工建設。
憧憬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經過了艱難的2009年,2010年情況一定會好於上年。中國經濟在國家宏觀調控利好政策影響下,其回升速度快於許多發達國家,2010年GDP預估仍將有8%以上的增長,相信我國模具行業增速也快於2009年。
1.預計增速:10%從2009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模具企業接到的訂單已明顯增加,投資也逐漸趨向活躍,由於多數模具都需幾個月的生產周期,因此2009年四季度接到的許多訂單將於2010年才反映出產值和銷售,再加上國內模具需求大戶汽車、機電、電子、輕工等行業預計2010年都將會有10%以上的增長,所以2010年將是模具恢復發展的一年,其發展速度預計能達到10%左右。由於成本壓力,工業發達國家將模具向我國轉移的趨勢明顯,加之我國模具制造仍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因此出口也將會不斷增加。與此同時,結構也將進一步改善,產品水平也將進一步提高,市場適應能力也將不斷提高。2009年是貫徹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關鍵的一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模具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振興將進一步顯效。
2.人才瓶頸待突破人才問題日漸突出已是不爭的事實。模具行業從過去作坊式以鉗工為主體的生產模式發展到現在的以設計為主體進行現代化生產,對人才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從業人員從上世紀80年代的30萬左右發展到現在的近100萬人,這不但是一個量的發展,更重要是人員素質水平的提高。師傅帶徒弟、學校正規教學及各種培訓都對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
無論是引進高水平模具先進技術、裝備和管理以及高技能人才,都使我們接觸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派員到國外考察、研修和培訓,更感受到了國外模具工業先進之所在,通過消化吸收、集成創新、模具出口,使模具行業更加了解國際水平及國外標準等,也促進了我國模具工業綜合水平的快速提高。在行業發展的進程中,可以說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人才的重要,而隨著時間的推延,人才問題日漸突出。因此,重視人才,搞好教育培訓也是行業發展的根本和關鍵所在。
模具制造業在行業分類中屬於專用設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模具生產制品,材料利用率極高,節能降耗效果顯著,且具有高效率、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復雜程度等優點,因此其應用日廣,地位也愈加重要。2009年我國模具總銷售額約為980億元(未含港、澳、臺),仍舊是一個生產大國,但離強國的距離仍然還很遠。
2009年是中國模具工業發展十分艱難的一年,先抑後揚的走勢以及總體發展滯緩的情況印證了一年前的預測,全年發展只有3%增長,利潤率下滑,虧損面和虧損額增加。困難環境之下,企業實施結構調整見到成效,產品水平顯著提高,經過“嚴冬”考驗之後的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得到提升,新的增長點正在形成,發展的信心得以加強。
回眸2009年政策與市場環境全世界模具需求量總體減少的大環境之下,鑒於中國模具於性價比方面在國際市場上尚存在一定比較優勢,加之工業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之中更注重降低成本,因此有更多的模具國際釆購進入中國,這對我們發展出口有利。
國內方面,雖然我國擴內需、保增長的一系列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已見成效,但對模具總需求量的拉動尚不明顯。一是因為4萬億元投入主要在基礎設施和惠民工程方面,對模具需求拉動不直接,而且有較長時間的滯後性;二是因為機電、輕工等產品出口大幅下降,使對模具的需求大幅下滑。汽車和家電下鄉等政策雖然對模具需求有一些拉動,但新車型和新產品開發量不大,因此模具需求上升與汽車和家電等銷售上升并不成正比。
2009年發布的《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將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重點發展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沖壓模具、高檔模具標準件”作為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之一,以及在政策措施部分提出對模具等四類產品要“研究制定新的稅收扶持政策,調整政策適用范圍,引導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這對模具發展有利。2009年開始實行的增值稅轉型也利於模具發展,但過去實行多年的對部分模具企業的模具產品增值稅先征後退政策到2008年12月31日截止後,2009年并無後續優惠政策出臺,對模具發展不利。許多模具產品實際出口退稅率已達到15%,這對鼓勵出口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行業運行概況回顧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開始模具工業發展增速明顯放緩,2009年增速進一步放緩,下半年開始情況有了好轉,四季度已恢復正常,訂單增加較多,產值產量上升較快,全年與上年同比約有3%的增長,總銷售額達到980億元。2009年模具進出口總額達38億美元,其中進口19.6億美元,出口18.4億美元。
1.亮點“鋒芒畢露”總的來看,模具工業增速放緩了,但運行質量有了提高,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積聚了力量,增加了後勁。這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①企業改革成效顯著,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國有、民營、股份制、三資等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整個行業的活力進一步增強。在所有制改革的同時,企業內部改革也成效顯著,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更為明顯。過去作坊式的以鉗工為核心進行承包的粗放經營管理模式正在被以設計為主導,按程序生產的規范化、信息化經營管理模式所替代。
②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主要代表的中高檔模具比例不斷上升,模具進出口比較穩定,在國際市場大幅度萎縮的情況下,進出口總額只比上年下降3%,2009年外貿逆差仍保持在1億美元左右。
③模具市場不斷開拓發展。國內市場方面,新能源、自動化裝備、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節能減排產品等領域已開始成為模具新的增長點。在國際市場方面,除了發展歐美和東南亞等市場外,許多企業正抓住機遇開拓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已取得較好成效。
④集群式生產方式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國已有20多個模具生產集聚區,產出模具約170億元,模具中小企業協作配套集約化生產成效顯著。
⑤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水平模具不斷涌現。2009年模具總體水平進一步提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模具繼續增多,突出的例子有單套模具重量達120T的特大型模具和制造精度達到0.5μm的超高精度模具等,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困難不可小覷2009年畢竟是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年,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兩方面:
①模具市場需求總體乏力的情況下,多數企業訂單不足,市場競爭加劇,用戶對模具交貨期要求越來越短,價格要求越來越低,付款情況越來越差,致使模具企業生產管理難度增大,貨款回籠速度減慢,應收款額不斷增加,資金周轉發生困難,成本增大,利潤和利潤率進一步下降。
②在模具行業實施了多年的對部分模具產品實行的增值稅先征後返政策已於2008年底截止,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已明確的繼續扶持模具發展新的財稅政策至今尚未出臺;國家多次提高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目前已有1771個稅號商品享受到了出口全額退稅的優惠,但都沒有惠及模具制造業;中小企業貸款仍舊很困難等,這些政策層面上的不到位,使許多企業不僅要面對成本的上升、資金的減少、困難的增大,更重要的是企業失去了對技術進步的政策引導,部分企業甚至對前途產生了疑慮,從而對模具工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技術水平提高迅猛2009年,中國模具技術水平也有極大提高。例如,目前中國已能生產中檔轎車的全部模具和高檔轎車的部分模具;精度0.001mm,壽命3億沖次以上的精密多工位級進模;重量達70t的大型塑料模具、60t的大型沖壓模具和120T的工程輪胎橡膠模具;8注射頭7800腔的精密塑封模具和精度達0.01mm,壽命100萬模次以上的內鑲式滴灌管滴頭熱流道精密塑料模具及多腔精密小模數塑料齒輪模具;制造精度達到0.5μm的超精密生物芯片模具和導光板模具;全鋼子午線橡膠輪胎活絡模;雙腔高速塑料異型材擠出模;自動扶梯和汽車齒輪箱箱體及發動機殼體和缸體、缸蓋等大型、復雜鋁合金壓鑄模等。
現在,CAD/CAE/CAM一體化技術、高速加工、逆向工程、并行工程、電子網絡乃至虛擬技術,都已在我國模具行業中應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正在進一步發展。
固定資產投資表現謹慎模具園區建設可圈可點2009年模具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比較謹慎,估計全行業總計只有200億元左右,比上年略有下降,投資方向主要是面向高技術含量的中高檔模具產品和以模具為核心的產業鏈的延伸方面,這有利於結構調整。在中國模協認定的95家重點骨乾模具企業中,許多企業2009年都有2000萬元以上的投入。
廣東省仍舊是投資最多的省份,其投資主要集中在深圳、東莞和佛山。深圳模具生產集聚基地已有8家企業進駐,其中深圳億和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一期工程3億元投資已竣工投產。投資6億元的深圳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模具工廠已投產。東江集團的東江科技工業園投資億元以上的一期工程也已竣工投產。深圳市一勝特工模具材料有限公司也完成投資一億多元。用地2000畝的清源模具產業基地及惠州模具園區已開始建設。中日合資注冊資本52億日元的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公司已開始建設。東莞市投資超過了10億元。其中東莞市橫瀝鎮為打造模具名鎮,橫瀝匯英(國際)模具城一期工程2億元投資已竣工投產,總投資4億元的南方沖壓模具聯盟項目也已在橫瀝桃子園開工建設。
青島海爾模具有限公司2009年從歐洲引進關鍵模具加工設備完成投資900多萬美元,項目總投資已累計完成4.5億元。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長春新工廠投資3.1億元項目已開始建設。青島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完成投資3875萬元。總投資2500萬美元,集研發與生產為一體的臺灣聯成汽車模具研發中心項目也已開始在青島建設。山東濰坊福田模具有限責任公司完成投資3000萬元。投資近億元的湖大三佳(湖南)模具工程有限公司新工廠已竣工投產。
模具園區的建設仍舊有不少亮點。規劃總投資30億元的蕪湖(國際)模具城已在蕪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昆山國際模具城首期項目總投資3億元已完成一半以上。總投資6.7億元的余姚模具城二期工程已有8家科技潛力型企業竣工投產。黃巖模具新城一期核心區622畝建設工程已開始建設。蘇州高新國際模具城占地700畝的二期工程和模具城內的蘇州勝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的模具中心都已開始建設。沈陽遼中近海模具產業園、江蘇模具工業實驗區、寧海模具城、大連模具城等2009年繼續有不少投入。總投資6億元的重慶西部模具城已於年底前開工建設。
憧憬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經過了艱難的2009年,2010年情況一定會好於上年。中國經濟在國家宏觀調控利好政策影響下,其回升速度快於許多發達國家,2010年GDP預估仍將有8%以上的增長,相信我國模具行業增速也快於2009年。
1.預計增速:10%從2009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模具企業接到的訂單已明顯增加,投資也逐漸趨向活躍,由於多數模具都需幾個月的生產周期,因此2009年四季度接到的許多訂單將於2010年才反映出產值和銷售,再加上國內模具需求大戶汽車、機電、電子、輕工等行業預計2010年都將會有10%以上的增長,所以2010年將是模具恢復發展的一年,其發展速度預計能達到10%左右。由於成本壓力,工業發達國家將模具向我國轉移的趨勢明顯,加之我國模具制造仍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因此出口也將會不斷增加。與此同時,結構也將進一步改善,產品水平也將進一步提高,市場適應能力也將不斷提高。2009年是貫徹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關鍵的一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模具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振興將進一步顯效。
2.人才瓶頸待突破人才問題日漸突出已是不爭的事實。模具行業從過去作坊式以鉗工為主體的生產模式發展到現在的以設計為主體進行現代化生產,對人才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從業人員從上世紀80年代的30萬左右發展到現在的近100萬人,這不但是一個量的發展,更重要是人員素質水平的提高。師傅帶徒弟、學校正規教學及各種培訓都對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
無論是引進高水平模具先進技術、裝備和管理以及高技能人才,都使我們接觸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派員到國外考察、研修和培訓,更感受到了國外模具工業先進之所在,通過消化吸收、集成創新、模具出口,使模具行業更加了解國際水平及國外標準等,也促進了我國模具工業綜合水平的快速提高。在行業發展的進程中,可以說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人才的重要,而隨著時間的推延,人才問題日漸突出。因此,重視人才,搞好教育培訓也是行業發展的根本和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