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民企500強的揭榜,按理應是件歡喜之事,無奈輿論矛頭急轉,順勢指向“500”與“2”的差距:民企500強不敵央企2強、2家央企秒殺“民企500強”。喉舌快斧直接質問民企如何突圍發展弊病,一時間,民營企業的發展問題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關于民營企業發展的爭議也日益增多。
成功企業的標志沒有寫在臉上,而是滲透在進步中,不少內在的因素妨礙著企業的發展,但同樣有許多外在的因素導致企業莫名其妙地成功。
專家解密:民企如何提升品牌競爭力
多數央企都屬于壟斷企業,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壟斷企業。民企500強不敵央企2強,能說明的就是當前的民企根本不是壟斷企業的對手,少數壟斷企業所控制的市場遠大于為數眾多的民企。壟斷企業越強,就越有能力控制市場,民企想做大做強的阻力就會越來越大。
有專家表示,當前的市場還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還沒有形成。理所當然,壟斷企業不斷變強,對我們尚處市場弱勢的民企來說是不幸,究其側面,卻形成鞭笞效應。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泰巖教授曾指出,中國民企“不做500強,要做500年”。
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羅百輝指出,中國民營企業應該認識到技術創新、結構調整、改善管理、塑造品牌對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更加清楚企業的利潤靠的是自身競爭力,要注重投入產出比,在公司治理、技術研發、質量管理、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改善。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面前,民營企業要執著的創造自身特點。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來改變傳統落后的產業產品,提升產品檔次;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聯合政府,積極用政策來鼓勵,將科研機構與企業對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平臺。
我國不少中小企業是以低端制造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主要是進行來料加工或定制,企業本身利潤率不高,它們沒有技術優勢,只有勞動力優勢,而近幾年勞動力價格上漲讓企業不堪重負。有些甚至劍走偏鋒,轉移到勞動力低廉地區。羅百輝表示,當前中國正走上一條強國之路,中國制造業勇闖全球第二,但中國民企更多地停留在“加工廠”、“生產車間”階段,多數企業還處于產業鏈中低附加值的底端,只知道貼牌生產,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難免落入尷尬境地。企業應該修煉內功,制造轉向創造,從代工、貼牌向塑造出“中國品牌”努力,是以制造為主的民企走向輝煌之路。同時五金、模具行業發展品牌,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外,還靠行業的協調,同行間應理念一致,互幫互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化加快,我國五金、模具企業更多的實現走出去戰略,參與到市場競爭中,更多體會品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五金、模具企業要做大做強自身的品牌,走做精做專,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