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不會取代傳統模具制造
據東莞理工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周梓榮介紹,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領域應用優勢明顯。
他認為,市場對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快,一個新產品生產出來后,如果沒有銷路,那就得不償失。開發一副模具需要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把產品先開發出來,如果符合技術要求和市場需求,再進行模具開發,進一步進行批量生產。
使用3D打印技術的優勢在于可以大大縮短生產的周期、節約生產成本。比如,一副模具的異形水道加工,采用傳統的制造技術,難度很大不說,還要經過至少5個人的手,大約12個工作日才能完成,有時還會造成材料的浪費。
但利用3D打印技術73小時就可以完成,而且還具有高精密度的特點,這樣就能夠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在發展中搶得先機。
另外,一些人對3D打印技術有誤解,認為3D打印技術會取代傳統的模具制造技術,其實不然,周梓榮認為,兩者是相互補充的。
案例
據了解,3D打印技術目前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對于“加工業之都”東莞來說,一場制造業的革命勢必帶來變化。但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受限于技術發展和材料限制,目前在東莞,3D打印技術只出現在部分模具、自動化、創意動漫、設計等領域的企業和高校里。
莞產3D打印機每臺售價五六十萬元
位于橫瀝鎮匯英模具城的鴻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2007年就開始提供3D打印技術服務。據總經理武小剛介紹,3D打印技術的普及已成為一種趨勢,“我們之前都是從上海購買機器,使用的材料是光敏樹脂,機器價格大概八九十萬元。但做出來的產品表面不夠精細化,客戶不滿意。”
目前,該公司的客戶遍及全國。為滿足客戶的要求,今年4月,鴻泰公司自己成功研制了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產品不但精細度提高,而且每臺設備售價已降至五六十萬元。武小剛表示,目前已生產2臺,再過一個月將增至5臺。以后,他們公司不僅要繼續擴大3D打印服務,還要增加銷售機器的項目。
同時,該公司正與東莞理工學院合作,研制適用于手板和模型制作的光敏樹脂材料的3D打印設備,研制已完成了第一輪樣機試制,并進行了初步工業性試驗,有望在明年實現量產。
小型桌面式3D打印機淘寶已賣出10臺
東莞理工學院快速成型創新小組于去年底,成功研制了一款名為“小立方”的小型桌面式3D打印機。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今年1月至今,他們已在淘寶網銷售10臺,每臺售價3000元,購買者主要是從事相關教育、中小企業設計師以及DIY愛好者。
打印機所需的ABS塑料在市場上就能購買到。質量不同價格也不同,價格在100元至千元每公斤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