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精密沖壓成形室,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用鎂合金材料沖壓而成的汽車座椅座盆。
我市在鎂合金開發應用上又取得重要突破。10月30日,記者從市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鎂合金沖壓成形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應用”驗收會上獲悉,通過對鎂合金沖壓成形技術進行開發,我市已成功制造出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和汽車座椅座盆樣品。今后,相關成果將廣泛應用于上述領域,為筆記本電腦和汽車“減重”。
據了解,鎂是一種很輕的金屬元素,與其他金屬組成的合金質輕、剛硬,是很好的現代工業結構材料。但不足的是,鎂合金沖壓性能差,不易成形。
為此,從2010年起,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攻關,提出了單向多道次彎曲等技術,為鎂合金板材的制備和室溫沖壓成形奠定了較好的技術基礎,還開發出筆記本外殼和汽車座椅座盆沖壓工藝。
“鎂合金沖壓件質量輕、強度高,而且外觀上更平整、光滑,很適合輕薄、便攜的電子產品。”項目負責人黃光勝教授說,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動筆記本電腦產業的發展,這種鎂合金沖壓件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經測試,項目組開發的鎂合金筆記本電腦外殼沖壓合格率已達到85%。
“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汽車減重已成為一種趨勢。鎂合金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前景也會很好。”他介紹,鎂合金比鋁合金的質量輕大約1/3,比鋼輕大約3/4,能很好地為汽車“減重”。一般來說,汽車減重100公斤,油耗會降低6-8%,從而實現節能減排。
據了解,項目實施期間,項目組對一款普通轎車進行了測試,駕駛座椅座盆使用鎂合金和鋼板相比,減重率達到65.6%。
據悉,項目組已申請了4項發明專利,建立了2條中試生產線,并準備進一步推動相關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
“目前,產業化的關鍵在于通過技術手段,降低鎂合金的原材料和沖壓成本。”黃光勝稱,由于目前成本較高,相關成果將率先在高端筆記本電腦和汽車產品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