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美地區制造業的回歸以及汽車行業的穩健發展,當地對模具,尤其是復雜結構的模具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勁。
“我們真的覺得即將出現模具供應短缺的情況。”Laurie Harbour在塑料新聞高端峰會(Plastics News Executive Forum)會上說道。她的公司,Harbour Results,在去年秋季發布了商業性模具調研報告。
調研結果發人深省。她說道,至2018年,北美汽車行業所需模具的價值將達152億美元。2012年,北美模具加工商所制模具的價值約為92.5億美元。
Harbour調查了10家汽車制造商。2012年92.5億美元中的一半由底特律的三家汽車公司所貢獻,分別是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集團。
新車的發布推動著模具的需求。Harbour說道,今年推出的新產品多達46個,稱得上是一項紀錄。目前制造一輛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平均需要使用3,000多套模具和注塑模具,比10-15年前多20%,而且這些模具更加復雜。單加工一套完整的前飾板集成,不包括車燈,就得花費50-100萬美元,至少需要35套模具。
Harbour指出,目前北美模具制造能力就價值而言達112.5億美元,僅10億美元來自中國,這完全能夠滿足目前汽車行業的需求。但至2018年,模具產能必須增加64%才能滿足需求。
Harbour Results的調查針對制造成套模具的公司,指出2018年前景取決于未來新車發布情況。其他一些因素對模具需求的推動將會更甚,包括歐洲和亞洲車企在美國和墨西哥加大產量,以及低成本國家模具行業的復蘇。
汽車供應商和制造商稱,他們將繼續從中國獲取20%所需模具,但大部分是簡單的模具,而且常常會延期發貨。Harbour說道,中國將無法填補北美的產能缺口,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正在上漲,當地汽車行業也在蓬勃發展,中國產的模具將會更多地用于國內市場。
“交付周期約束非常重要,這也在推動著制造業的回歸。北美面臨的挑戰是模具加工成本壓力仍然巨大。”Harbour說道。
北美尚未重建因經濟衰退而備受打擊的模具供應市場,這對產能缺口帶來更大的壓力。
同時,北美勞動力正在老齡化,模具鉗工的平均年齡達56歲。如何吸引和培養年輕的技術工人也是此次高端峰會的一個重要話題。
如何應對60億美元的缺口?對此,Harbour指出,模具供應商們正致力于提高產能,但僅僅是銷售額超過3000萬美元的大型供應商。一些小型供應商相對缺乏競爭力,但他們也有機會從事非車用模具的制造。同時,Harbour認為歐洲模具公司將會在北美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