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形勢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背景下,雖然河南省鑄造行業目前有所回暖和溫和增長,但是受多種因素制約,行業發展仍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和壓力,我們要以鑄造行業準入政策為契機,加快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河南省鑄造產業。”前不久,河南省鑄造協會秘書長胡艷美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全力幫助企業通過《準入》
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鑄造大省,全省規模以上鑄造廠點約2000個。其中,國有和國有持股的企業不到20家,上市公司6家,98%以上為民營企業,從業人數約12萬人。企業平均規模有所擴大,由年產1300噸上升到2100噸,形成了中信重工、一拖鑄造、中原內配股份、安鋼永通球墨鑄管、天瑞鑄造、信陽同和車輪、中集華駿鑄造、輝縣汽配8個10萬噸級鑄造中心。萬噸以上規模企業增加到50多家,并形成了以林州、禹州、長葛、伊川等為首的產業基地。
近幾年來,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和產業轉移的加快,河南鑄造業得到了全面較快發展。為盡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全省鑄造企業轉型升級,早在2011年,河南省發展委、河南省工信廳裝備處聯合六部門對河南省鑄造企業實施行業準入管理,先后有5批共70家企業獲得批準。
然而,2013年5月10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頒布了《鑄造行業準入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第26號),從企業的建設條件和布局、生產工藝、生產裝備、企業規模、產品質量、能源消耗、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安全及勞動保護和人員素質九個方面對現有鑄造企業和新建鑄造企業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給予了明確規定。
2013年9月30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又頒布實施了《鑄造行業準入公告管理辦法》(工信部裝(2013)375號)。這兩個國家政策法規相繼出臺后,引起鑄造行業企業的重視和積級參與。
胡艷美告訴記者,由于河南省之前推行的行業準入標準在流程等方面與國家推行的準入標準不同步,導致第一批鑄造企業準入名單公示后,河南省還沒有企業進入到準入名單中。目前,第二批準入申報工作已經開始,8月30日結束,河南鑄造行業協會將積極配合省工信廳裝備處,幫助企業進行申報,使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通過國家準入。
行業形勢嚴峻
在談到當前行業發展現狀時,胡艷美說:“河南省的鑄鍛企業面臨著困難與機遇同在、挑戰與風險并存的嚴峻形勢。”
從全國經濟形勢分析,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新思路,將進一步激發全國上下改革開放和加快發展的熱情,穩增長系列政策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我國擴大內需的政策空間仍然較大。無論是與國際主要經濟體相比,還是從自身情況來看,我國在“穩增長”方面的政策空間仍然較大。
從河南工業經濟形勢來看,部分行業、企業困難加深,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大。但是,河南同樣面臨著重要的機遇,目前河南省正處于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化加速推進階段,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區位、市場、要素、政策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為今后工業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盡管如此,從去年5月份開始,河南省鑄鍛件產量開始呈現逐漸下滑態勢,其他經濟指標也跟著下行。主要表現在:一、市場需求萎縮,產品價格大幅度下跌,企業利潤水平迅速下降,甚至虧損,產品出口表現最為突出;二、汽車配件生產企業多,受影響面大,特別是重型車產量明顯減少(林州地區80%企業產量大幅度下降),工程機械、鐵路等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三、企業經營困難,資金流量下降,部分小企業被迫采取停產限產措施;四、進入四季度后,市場有所好轉,今年企業投資技術改造的力度保持良好。
促進行業做大做強
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行業整體經濟指數有所下降,但景氣度正在恢復,困難局面逐漸打開,已向好的方面發展。為促進河南省鑄造行業轉型升級,借實施《鑄造行業準入條件》這一契機,促進行業做大做強。
第一,堅持市場化改革。今年是改革攻堅年,我們面臨著貨幣信貸雙緊,債務風險與產能過剩的雙控的壓力,必須調整結構,促轉型,創新發展。按照市場規則辦事,努力在市場中博奕和有所作為,讓市場起決定作用,在市場中發力。激發行業創造力,只要全行業堅持創新,假以時日,必見成效。“遇萬難還須放膽,破困局要用智慧”,直面挑戰,趨利避害,也定會沖出目前的困局和經濟下行的壓力。
第二,堅持產業升級。從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轉變,發力點在于我們不能滿足當好制造者還應當好創造者和設計者,如中低端代工生產向高端“智造”發力。還要加大化解產能過剩,走優化存量減量發展優化產品結構,增加行業集中度,避免惡性競爭,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提升產品檔次和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
第三,堅持綠色發展。政府節能與環保政策“與日俱嚴”作為高能耗高排放的鑄鍛行業而言環保準入門檻節節攀升,今后生產制造必先環保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向綠色制造轉變。
第四,堅持用好政策。河南省政府已出臺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突出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等高成長性制造業,建成先進制造業大省。今年年初,經科技部批準建立的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已落戶鄭州,目的是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今年國家還將取消和下放200項行政審批事項,突出生產經營領域的政策審批下放;給小微企業減免稅費方面將出臺新政策。“這些政策都將會給行業發展帶來機遇,我們要抓住機會,用好政策,推動行業結構調整,早日實現綠色鑄鍛。”胡艷美說。
第五,堅持鑄造企業環保技改,加強鑄造廢砂管理。鑄造生產是耗能大戶,同時又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粉塵和有害氣體。盡管近年來河南省鑄造行業的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但能耗高和污染大于生態環境的發展矛盾日漸突出,已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部分企業由環評未達標而不能通過《鑄造行業準入條件》審核,這些企業由于規模化生產,排污大,矛盾突出,節能減排就成了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胡艷美最后說,我們要緊緊圍繞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主題,為鑄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穩增長、促轉型,建設優質、高效、綠色鑄造企業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我相信,在行業協會的精心指導和引領下,會員單位與協會的合作將會更加密切,鑄造企業將會更具生機和活力,河南省鑄鍛行業的發展必將呈現出一片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