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有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在沖裁、成形沖壓、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制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用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
模具是制造業的重要工藝基礎,由于其在生產過程可實現高效、大批量且節材、節能,所以模具也常被人們譽為“現代工業生產之母”。
中國雖然很早就開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長期未形成產業。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模具工業才駛入發展的快車道。而中國模具工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著巨大的差距。
一.中國模具標準化的現狀
模具標準件適合于社會化大批量專業化生產,但中國長期以來,卻一直是“散、亂、差”的局面。所謂“散”,主要是模具標準件生產廠點太多太散,很少能形成經濟批量。所謂“亂”,主要是標準亂,企業往往要按國標、行標和過去的好幾個部標及某些企標生產,而且要按日、德、美、瑞士等外國標準和某些國外著名企業的企標生產。所謂“差”,就是模具標準件的質量差和企業的效益差。
國外模具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德國等,模具標準化工作已有近100年的歷史,模具標準的制訂、模具標準件的生產與供應,已形成了完善的體系。據初步估計,“模具標準化程度”國際上一般在70%以上,其中,中小模具在80%以上;而中國目前這一比例僅在30%至35%之間。
二.模具標準化的意義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采用模具標準件可使企業的模具加工工時節約25%-45%,能縮短模具生產周期30%-40%。隨著工業產品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快周期生產的發展,為了提高市場經濟中的快速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在模具生產周期顯得愈來愈重要的今天,模具標準化的意義更為重大。
總體來說,模具標準化的意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模具專業化生產,以提高模具質量,降低成本。
(2)實現模具零件商品化,以縮短制模周期。
(3)適應模具CAD/CAM的開發應用需要。
(4)有利于加強我國模具業的國際貿易和區域貿易,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