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李克強總理現身銀川共享鑄鋼公司,并考察了這家鑄造企業通過3D打印技術嫁接智能工廠走出的轉型升級模式。2015年8月,李克強主 持國務院專題講座,討論了3D打印等問題,這是3D打印作為先進技術,首次出現在國務院專題講座中。隨后在11月,科技部等部門計劃投入20億元支持3D 打印主流技術與主流裝備的研發,并對重點應用領域研發作出示范。
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至智能制造的大環境下,3D打印作為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大有用武之地,3D打印產業發展也迎來了風口。
3D打印概念、優勢與發展潛力
3D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的技術,它借助三維數字模型設計,使用激光燒結等各種工藝手段實現原料疊加成型。在國外,這一技術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這一技術進入中國市場,僅有兩年多的時間。
與傳統制造方式相比,在產品成型環節,3D打印免去了傳統制造行業的復雜過程,不用模具,一次成型,因此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短周期與環保的優勢。此外,3D打印可以克服部分傳統制造上無法達成的設計,制作出更復雜的結構。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國3D打印產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 指出,基于3D打印獨有的優勢,過去三年,全球3D打印行業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3.8%,2014年其市場規模為41億美元,預計2016年可到達73億 美元,2020年有望到達212億美元。在我國,受益于政策與資金支持,預計3D打印市場將保持40%左右的增速,“十三五”期間,3D打印產值將突破 200億元。
國內3D打印發展聚焦
1.公司面貌
當前,我國從事3D打印業務的企業約有100家;應用領域涉及航空航天、地理信息、軍工、醫療、消費電子與藝術品設計方面;產業基地以北京、青島、西安、武漢、南京、成都與珠海為主。
A股市場中,也有眾多上市公司涉及3D打印業務,如如金運激光、銀禧科技、光韻達,從事3D打印服務;銀邦股份、亞太科技、寶鈦股份,是上游材料公司;大族激光、江南嘉捷、利達光電是中游設備廠商;南風股份、樂高股份、昆明機床是下游成型廠商。
2.我國3D打印發展有瓶頸與傳統制造相比,3D打印具有無法量產的劣勢,材料與成本是阻礙3D打印實現量產的兩大因素。材料問題上,3D打印面臨耗材短缺,目前3D打印耗材原料僅有石膏、無機粉料、光敏樹脂、塑料、陶瓷等10多種價格昂貴的材料,受技術條件限制,能生產這類材料的廠商稀少,而便宜材料廠商又不愿意生產,這最終導致了3D打印耗材資源匱乏。
成本問題主要體現在價錢與產品效果上。大多桌面級的3D打印機售價都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售價對國內廠商而言偏高;國內仿制品的價格在6000元左右,但這些產品在效果上都難以叫人滿意,因而阻礙了量產。
3.國內3D打印前景解讀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3D打印破除發展瓶頸,需要從以下方面出發:首先需要政策推動3D打印材料發展,并鼓勵生產廠商提高工藝技術、降低成本;
其次,在小范圍內推動3D打印技術成熟應用,繼而不斷推廣。3D打印擅長解決個性化、復雜化、高難度的生產技術,這就決定了其可在航空制造、生物醫療這種對成本不敏感、不需要大規模生產以及需要個性化定制的領域取得發展,應該引起廠商重視;
最后,投融資環節上,引入眾籌、PPP等創新融資方式,有利于助力這一新興領域快速融資,并為其后續發展提供有力資金保障,因而將成為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