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模具被稱為"工業之母",任何產品、零部件、結構件的量產都需要"開模"制造。寧波的寧海、北侖、慈溪以及附近臺州是中國最主要的模具生產基地。上周,一支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技術團隊來到了位于寧海的寧波模具產業園,隨之而來的,一場本土模具的改革正在甬城的南部濱海悄然上演。
寧波模具產業亟待升級
模具一直是寧波的優勢產業,并且是基礎工業,寧波之所以能成為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基礎制造工業優勢功不可沒。在中國鑄造協會評出的"中國壓鑄模具生產企業綜合實力20強"中,寧波獨占12席,由此可見寧波模具在全國的地位。
而模具在工業制造中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寧波模具園里最大的模具制造商建欣公司的工藝科長湯世源舉了個例子:"我們為海爾冰箱壓縮機廠定制的模具,單套價值在100萬元——150萬元不等,但用這個模具生產出來的產品產值就可能高達數億元。"同時,模具工藝的一點點改進,可能就會影響整個生產效率。
" 比如我們得知我們的模具在制造出產品后,需要有專人收集這些成品,我們就改進工藝,增加一個自動的收集裝置,為企業節省人力。反之,如果在制造過程中,模具出現問題,那么整條生產線就會停擺。"湯世源說。
盡管模具十分重要,但由于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與制造業的不斷升級,寧波的模具行業面臨著同質化、低端化的風險,企業利潤也大幅下降。為提高競爭力,模具企業也正在不斷深挖自身潛力。但是這個發展狀況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簡單,很多中小企業由于掌握不到高技術含量的人才和技術乃至機床裝備,模具的工藝改進往往需要依仗工程師的經驗與反復的實驗,而模具在生產過程中損耗出現如鑄造縮孔、鑄件發生龜裂缺陷等問題時,也無法提前預判。
用智能技術提升模具業產能
寧波模具產業園為應對這一系列問題,與香港科技大學以及機械運動控制企業深圳固高科技展開了合作,試圖為寧波模具安裝上大腦。
據了解,固高科技由三位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微電子和數控領域的專家于1999年創立,將運動控制核心技術引入中國的企業,十多年間一改高端自動化裝備由外國廠商霸占的局面,使國產裝備在市場上能與后者分庭抗禮。
" 什么是控制器,我把它叫做機械的大腦。"固高負責人周玲介紹,"加入了控制器后,我們機械的所有物理運動就可以轉變為可視的數據信息,利用計算器便能控制這些運動。而只有實現了數控,我們才能制造加工更加精密的模具。"
" 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當模具的生產、使用數據被收集上來以后,我們便能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分析,優化工藝流程、提高質量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降低用人數量,為制造具有傳感功能的精密、超精密模具打下基礎。"周玲說。
在北侖,一些模具企業已經開始用智能技術提升自己的產能。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五年來公司累計引進五臺CNC德瑪吉三軸、五軸聯動高速銑設備,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五臺"大家伙"全部實現自動化操作,操作員只要事先將所需要的刀具放入機器的刀具庫內,并且設置好刀具的使用順序和使用時間等編程程序,機器便能自動工作。"以前需要兩三個人照看一臺機器,自從引進先進設備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后,員工的工作強度減輕了不少。"寧波臻至機械模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金榮告訴記者,操作員只要稍微留心電子顯示屏中顯示的刀具使用情況,保證機器正常運行即可,完全無需手工操作。
瞄準新能源汽車模具
擁有了技術支撐,寧波模具產業園也定下了更高的目標,瞄準了更大的市場。
" 下一步,我們將引導更多園區內企業進入汽車模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模具市場。"寧波模具產業園區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群說。他介紹,汽車產業是標準工業,零配件種類數量龐大。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汽車行業模具用量達680億元。去年,國內車企推出全新車型100款左右,局部換新車型超過200款,其中95%的新型汽車零部件依靠模具開發實現生產。
隨著今年七八月份寧海知豆工廠的投產,新能源汽車模具產業開始向寧波本土模具企業拋出橄欖枝。目前,寧波模具產業園區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與吉利控股旗下的寧海知豆電動車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通過與知豆的合作,寧波模具企業可以盡快進入新能源車模具市場,為今后新能源車的爆發打下基礎。"張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