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解鋁成本塌陷以及產業鏈供應過剩為空頭主要聚焦點。根據測算,電解鋁行業完全成本由上周五14031元/噸逐漸下滑至13855元/噸。3月采暖季過后,氧化鋁以及陽極限產企業將恢復生產,市場供應會增加。
原料端過剩現端倪
從目前企業的準備情況來看,3月15日之后大部分氧化鋁及陽極企業計劃啟動生產。據安泰科統計,2月,中國原鋁產量為 270.9萬噸,以此計算所需氧化鋁量為520 萬噸,綜合進口的氧化鋁數量,2 月國內氧化鋁市場基本平衡,過剩1萬噸。同時,伴隨著2017 年四季度氧化鋁新產能投放,中國氧化鋁產量開始回升。
目前,信發配套60萬噸預焙陽極項目已經建成,不再外購陽極。索通配套魏橋一期60萬噸預焙陽極項目也在建設當中,焙燒爐已快完工,該項目預計8月完全投產,屆時魏橋外購陽極量將銳減。此外,若鋁價繼續低位運行,電解鋁企業3月或反向壓制氧化鋁及陽極價格。魏橋3月定價初期提出下調400元/噸的計劃,而實際上3月定價僅下調200元/噸。到廠現匯價將在3830元/噸附近。作為陽極市場風向標的魏橋預焙陽極價格持續走低,也將帶動整個預焙陽極市場價下行,預焙陽極供應過剩已初現端倪。
庫存拐點尚未到來
截至3月8日,鋁錠十二地庫存205.32萬噸,較3月1日增加8.51萬噸。具體來看,上海33.71萬噸,無錫74.10萬噸,杭州10.03萬噸,南海38.78萬噸,鞏義14.48萬噸,沈陽0.39萬噸,重慶2.29萬噸,天津3.27萬噸,鲅魚圈2.89萬噸,新疆16.54萬噸,洛陽2.16萬噸,常州6.68萬噸。電解鋁庫存仍維持歷史高位。
3月6日,繼續削減鋁產能,主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進行,并不是由政府部門來提出指標,而是由行業協會、企業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按照市場供求關系,按照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和企業改革的要求,有序推進。因此市場化辦法去產能意味著政策風險暫時減弱。
2月仍處于取暖季環保限產中,需求仍受抑制。進入3月,由于上半月仍處于采暖季周期,拖累了下游初級消費鋁型材的消費,下游消費端的復蘇仍需時間來進一步驗證。按照歷史經驗,去庫存需等到4月中旬以后。
整體而言,當前現貨市場還處在復蘇階段,成交情況略有回暖,不過基差仍未明顯修復。電解鋁新增產能已投大約48萬噸,氧化鋁及陽極生產逐漸恢復正常,成本塌陷或導致電解鋁投放進一步加速,建議以空頭思路對待滬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