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材之父”邱竹賢:鋁就是他的人生伴侶,從事鋁冶金工作無怨無悔
“我靠煉鋁以渡,也將奮斗不已。” 鋁是他的人生伴侶,他的一生都在從事鋁冶金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他就是我國最著名的有色金屬冶金專家邱竹賢,以其在鋁工業界不容置疑的貢獻,被譽為“中國鋁材之父”。
建設中國首座電解鋁廠
17歲高中畢業時的邱竹賢考入上海暨南大學化學系,享受公費待遇。但當時的上海已經淪陷,暨南大學要搬遷,因此邱竹賢于1939年重新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是年冬轉赴貴州平越縣(今福泉縣)讀書。
貴州省有豐富的鋁礦和煤礦,兼有典型的巖溶地質環境,這些都對邱竹賢充滿了吸引力。在攻讀礦冶學科的四年中,他經常利用假日去郊外作地質考察,既鍛煉了體力,又樹立了為發展中國煉鋁事業獻身的壯志。
1943年大學畢業后,他進入資源委員會所屬的電化冶煉廠(在四川綦江),在煉鋅和煉銅車間任技術員,1945年參加煉鋁試驗工作。1946年他奉調到臺灣鋁廠(在臺灣高雄市),在鋁電解車間任工程師。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邱竹賢返回大陸,臨時在浙江省立臺州中學任英語教師。1949年12月,原重工業部召開了全國有色金屬會議,會議決定建設完善的中國鋁工業,建設山東氧化鋁廠、撫順電解鋁廠和吉林碳素廠,并將其列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工程。
撫順鋁廠全景
在蘇聯的援助下,1950年新中國第一個電解鋁廠——撫順鋁廠(301廠)開始籌建,邱竹賢擔任計劃科科長,從事修復鋁廠和培訓技術人員的工作。當時有許多蘇聯專家來廠,邱竹賢是中國國內唯一的有煉鋁經驗的工程師,為建設中國首座電解鋁廠作了重要貢獻。
培養輕金屬冶金人才
新中國成立后,邱竹賢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輕金屬冶煉專業人才。1950年,撫順鋁廠因建設需要,舉辦了鋁冶煉訓練班,邱竹賢兼職任課,編寫講義,開設了中國最早的鋁電解課程。學員畢業后,成長為中國首批鋁冶煉專業人才。
1952年,東北工學院為適應中國鋁冶金和鋁加工事業的發展需要,組織兩個班級進行專業培訓,借調邱竹賢擔任該校的鋁冶金專業課教學工作。這批學員畢業后成長為中國鋁冶金與加工事業的技術骨干。
1955年春,東北工學院成立輕金屬冶煉專業,邱竹賢從撫順鋁廠調入東北工學院任教,擔任輕金屬冶煉教研室主任。多年來,他精心授課,緊密聯系生產實際,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成績優異。早在1966年前,邱竹賢就開始培養研究生。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邱竹賢成為全國首批有色冶金專業博士生導師,培養了一批碩士和博士。
邱竹賢還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編寫該國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