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壓鑄網/訊)金融危機的風暴已在世界各地肆虐了整整5年。身處海外的華人也難逃金融危機洪水的裹挾。翻看華媒報紙,瀏覽華聞網站,不難發現,近期有關招聘華人的信息遞減,而僑胞毛遂自薦找工作的信息卻層出不窮。經濟低迷情況下,求職難和遭受招工詐騙成為擺在華人眼前的現實難題。
失業大潮 裹挾華人
失業風暴正席卷全球。近日,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2013年全球失業人口將突破2億,失業率高達6%。其中,15至24歲的失業青年達7340萬人,占該年齡段總人口的12.6%。
移民群體由于語言障礙、種族歧視等問題,失業問題尤為突出。據經合組織網站6月10日報道,受經濟低迷的影響,歐洲移民的就業形勢急劇惡化。2008年至2012年間,歐洲移民失業率上升了5個百分點,比本國居民失業率高3個百分點。
作為移民大軍的重要成員,華人的失業狀況令人擔憂。在許多歐洲國家,經濟低迷導致大量華人面臨失業。據英國國家統計局4月公布的最新失業統計,今年1月,華人青年失業率首次突破10%,創歷年新高。在西班牙,持續的金融危機所形成的破壞性力量在2012年底呈井噴式爆發,華人各大支柱產業均出現大幅度下滑。據保守估計,2013年底西班牙華人失業率將大幅度上升。
西班牙僑胞小希夫婦對此感觸頗深。一直在餐館打工的夫婦二人,從去年9月開始,雙雙深陷“失業門”。除了每天守在電腦前尋找招工信息外,每逢華媒報紙發行之日,夫婦倆一大早就守在超市門口,等著查看最新的招聘信息,爭取第一時間打電話找工作。然而,大半年過去了,夫婦二人皆苦尋工作未果。
招工設陷 趁火打劫
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是不少深陷失業“泥沼”的華人的熱切期盼。然而,不法分子卻利用華人急于找工作的心理設下“圈套”,引華人上鉤。
自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國家的職業介紹所屢因詐欺行為引發招工糾紛,飽受華人詬病。這些職業介紹所多聯合雇主合伙欺詐華人求職者。職介所收取費用后,將求職者推薦給各地不實招工的公司,有的公司老板要么很快找借口將人辭退,要么根本就不與找工者會面。當找工者回到職介所,業者卻拒絕退還介紹費,或另行介紹不適合的工作,迫使求職者知難而退。
旅居美國的翁先生訴苦說,他去年通過職介所找到一份在中餐館打工的工作,但上工當天卻沒有人到車站接他,冰天雪地中翁先生被凍個半死。旅英華人小莉年初經職介所介紹到外地找工,心術不正的餐館老板見她長相一般,就不接她回餐館,人生地不熟的小莉只好打道回府。
西班牙的一家公司則“另辟蹊徑”,騙取華人的培訓費用。這家公司要求被錄取的求職者接受15天的培訓,并繳納總共1200歐元的培訓費。不少華人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只能先交錢。然而,培訓過后,公司以各種理由辭退華人求職者,1200歐元的培訓費就這么打了水漂。
有些不法分子不止要錢,還危及求職者人身安全。去年底,22歲的西班牙僑胞小余通過街邊貼出的招工廣告聯系到馬德里的一家餐館“雇主”。第二天,小余坐火車到馬德里“赴約”。然而,等待小余的卻是一場噩夢。“雇主”們二話不說,掏出一把尖刀威脅小余交出錢包。小余這才明白,原來招工是假,打劫是真!
“武裝”自身 才是王道
在全球失業的大背景下,華人求職心切不難理解。但是,專家分析,求職心切、經驗不足是華人求職者頻繁落入招聘陷阱的重要原因。為此,專家呼吁,華人海外找工作一定要“多長心眼,別急于求成、輕信雇主”。
分析人士認為,要想避開招工陷阱,多長心眼、不輕信非正規招聘廣告只是“治標”,以專業知識“全副武裝”自己,提高外語水平,增強自己的求職競爭力才是“治本”。
求職遭遇陷阱的西班牙僑胞小余說:“我們其實知道會有風險,但是教育程度低又無特殊專長往往會把華人逼入絕境,這時候,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的想法就會占上風。如果本身求職競爭力強,誰會鋌而走險?”
對此,積極“充電”、最終笑傲職場的日本華人小徐最有發言權。小徐是日本一所大學醫學院的學生。通過積極備戰日語和醫學考試,小徐成功通過日本國家醫師統一考試,拿到了醫師資格。要知道,這個考試難度很大,通過該考試的華人更是鳳毛麟角。
對此,小徐總結說:“都說日本人找工作難,日本華人找工作更難。但只要努力付出,用知識武裝自己,華人求職也會很有競爭力,失業大潮便不足為懼。”
看來,與母語一樣流利的外語,再加上出色的專業技能,是華人的求職“殺手锏”。